《父慈母悲 报恩孝亲》 推荐文章 ​姬建明:世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稍加细想,诚哉斯言。

三年前,家母因病离世,我如撕心裂肝,嚎啕难止,嗓子都哭哑了说不出话来。

母亲早年在保定一个中专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家乡小城的县社与几个工厂上班,因工作忙碌,一生没有去过北京,虽然小城距北京仅180公里(还通火车)。母亲退休后,日渐多病,晚年的最大愿望就是“到北京看看”。我答应一定带她去趟北京走走看看,但终因工作与家庭上的琐事未能成行,直到母亲病重去世也没如愿。至今每忆及此事,心里就悔愧交加,好像刀剜似的疼痛。

我领悟了,“世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顺”。我推崇孝老敬亲,并也尽力在钱物上孝敬父母。但自省起来,内心深处却总以为“孝行是可以等一等、缓一缓的事情”。上学读书时,觉得父母年轻力壮,用不着儿女孝顺;长大成人后,借口结婚生子拉家带口,顾不上孝顺;人到中年后,工作忙忙碌碌、社交应酬繁忙,没机会孝顺;转眼人届六旬,鬓染白霜,身体有病,腿懒脚迟,又觉无力孝顺。于是一推再拖,总不承认是不尽心、不孝顺,只说是“没条件、没能力、没机会”。当我终于明白孝行是稍纵即逝的反哺时,母亲已卧床不起、滴水难进了;当我意识到孝行是无法重现的幸福时,母亲已驾归瑶池了。心中留下的是难以弥补的悔愧与痛楚,我怎么就不知道生命原本是不堪一击的脆弱?怎么就不在母亲身体尚键时实现她那本不复杂的夙愿?我扪心自责:现在捶胸顿足、痛心疾首,早干什么去了?!

我明白了,孝顺不孝顺并不取决于物质条件。我听说有人在城里发了财,就买了宽房大屋接来老人,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花销也很充足。于是他就放心地忙着赚钱去了,几个月也不到父母处看看。结果,老人“住不惯”,很快就回老家了。大款还认为父母有福不会享,自己孝顺没得报。实际上,孝顺最重要的是父母精神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少年稚子时,能够帮助家长擦桌子洗碗或早晚嘘寒问暖倒杯水,就是孝顺;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了,更应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携妻带子常回家走走,看看老人身体有无变化,听听爸妈有无要求,问问老人有无想法。尤其父母垂老多病之期,正是想儿盼女之时,更是儿女再不能等待或错过的孝亲敬老之机。

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孝道是做人的第一要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天地良心,尊老、爱老、敬老、养老既是晚辈对长辈的应尽义务,也是公民道德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还能指望他爱国家、爱人民?还能真心实意地对待同事和朋友?“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不孝为贼,不忠为奸。“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约略这才是人际和谐的真谛。

我懂得了,爱心路长,见贤思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倡导尊老爱老,不单是尊爱自己的老人,还应效行高贤、播撒爱心,形成一个孝行天下的良好社会风气。从个人看,河北省行唐县普通妇女张建霞把自身69%的肝脏成功移植到患肝癌的公公体内,山东枣庄薛城区田世国在其母身患尿毒症而痛不欲生时毅然割肾救母,此等孝行事迹令人感动泪流。就社会看,已有不少地方和单位通过开展“夕阳扶老”“情暖万家”“爱心复明”等活动,倡行孝老敬亲之风。“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也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全社会持节守信、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尊老爱幼、守望相助、出入相携的传统美德,进一步丰厚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身处礼仪之邦的我辈,理应内省反观,持守力行,不在崇善扬美、尊老敬老上做出愧悔莫及的事情。

(选自2015年第3期《杂文月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动。

发表评论